盆梅若想绽放如诗如画,成为“一树独先天下春”的美丽景观,必须在管理过程中注意以下四个关键点:
一、巧妙的翻盆艺术
要使盆梅保持长时间的喷红吐翠,繁花似锦,首要之务是定期翻盆。翻盆的频率不宜过长,一般每两年一次为宜。选择花谢后的3月底或4月初进行,将整株梅花取出,轻轻除去部分宿土,修剪腐根和老根,盆底添加腐熟的饼肥或晒干的粪渣作为基肥。然后,更换中性或微酸性的疏松肥沃新土,将盆梅放置在通风良好、阳光充足的位置进行养护。
二、精准修剪技巧
盆梅的枝条应保持稀疏,避免过于繁密。花后,除了及时疏除徒长、过密、纤弱和位置不当的枝条外,还需在花枝近基部保留2-3芽并进行重剪(留枝长度一般为3cm-5cm)。这有助于促使新梢茁壮有力,开花更加绚烂。修剪时需注意保持优美的树形,根据需要留内芽使枝条下垂,或者留外芽使枝条斜生或直立,以调整树形。
三、智慧施肥术
巧妙的施肥是盆梅开花的关键。在不同季节,需科学搭配不同种类和成分的肥料。深秋至初冬,可以在盆中开穴施入腐熟的豆饼或菜饼作为基肥。4-5月间,梅花萌发枝叶时应增施以氮肥为主的速效性肥料,每月一次,促进新梢生长。6月下旬至7月上旬,新梢生长停止,进入花芽分化期,此时应停止施用速效性氮肥,增施过磷酸钙、骨粉、氯化钾等磷、钾肥料1-2次,以保障花芽分化的营养需求。在含苞前期再施1-2次以氮肥为主的速效性催花肥,确保第二年初春绽蕾吐香。
四、科学浇水技巧
梅花喜水但怕涝,浇水必须适度。平时保持见干就浇,不见干就不浇的原则,确保土壤湿润均匀。过多的浇水会导致叶片发黄脱落,而过少则引起青叶卷缩或脱落。在4-5月份,花芽尚未成熟时落叶会影响花芽的发育,次年开花量减少。6-7月份,部分花芽形成,落叶对着花影响较小。
花芽分化期要适度“扣水”,即在叶片略呈萎蔫状态时浇少量水,为平时的60-70%,待植株恢复正常生长后再逐渐增加水量。通过反复的“扣水”可以有效控制营养生长,增加花芽的形成,避免发秋梢,助力明春花繁似锦。
#中国人为何如此疲惫#推荐文章
热点文章