作者:倪中新、巫景飞、赵越
文章来源:机智查
本文目录
一、从原油宝到爆款基金,老百姓到底需要什么?
二、中国老百姓的“自我救赎”
三、躁动的心和管不住的手
四、基金定投,到人生自由
五、若为自由故
一
从原油宝到爆款基金,老百姓到底需要什么?
“财新记者从权威渠道独家获悉,中行“原油宝”客户6万余户,其中1万元以下的投资者约2万户、1万-5万元的投资者约2万户、5万元以上的投资者约2万户。按照协议结算价统计,6万余客户的保证金42亿元全部损失,还“倒欠”中行保证金逾58亿元”。
这是前段时间财新网关于中行原油宝事件的报道。虽然近日中行给出了一份协议,表示负价损失由中国银行承担,事后保证金多扣的部分退回,并且退回本金20%,但上述数字背后,仍可以看到数万个家庭不仅没有获得收益,还因此背上债务的不解与愤怒。这让我们不禁联想到今年2月份陈光明旗下的爆款基金发售,全天认购约亿,创下国内公募基金历史上最高认购记录,配售比例不足6%。
2月的狂热与4月的隔阂,中国老百姓与投资的关系就像是情侣一般,在敞开心扉的热恋与经历欺骗后的猜忌之间往复不断,失败的恋情消耗的是他或她的韶华,失败的投资消耗的则是老百姓的积蓄。就像青年男女想要的只是纯洁的爱,我们想要的也只是更多的钱啊。
二
中国老百姓的“自我救赎”
“谁动了我的钱包?”
为了让生活好起来,中国人可以说是世界上最勤奋的一批人了。不仅工作努力,还在工作之余学习炒股。可是上市公司越来越多,市场规模越来越大,老百姓的钱包也越来越厚了吗?
根据中金公司年7月2日报道,据中金估算,A股总市值中个人投资者持股的比例已经从年的28%下降到年的21%,而机构投资持股的比例已经从年的11%上升到年的19%。“自由流通市值”中个人投资者持股的比例已经从年的72%下降到年的53%,而机构投资者持股的比例已经从年的28%上升到年的47%。从持股结构来看,A股的“散户化”程度已经明显下降。大家不炒股的背后,是一次次希望与失望中的蜕变,是一张张钞票买来的刻骨铭心的教训。是的,炒股太容易亏钱了,隔壁老王的一夜暴富,挑动着骨子里不服输的中国老百姓的心——“老王都可以,我也一定行”。人们总是会将成功归因于能力,失败归结于运气,股市无常,兜兜转转几年过去,才发现自己赚少亏多。
下图是从年1月1日开始任意挑选一只沪深股票持有到年4月30日的可能受益的分布情况。只股票中,仅有只股票的累计收益为正。如果以沪深指数作为基准,同期基准的累计收益为9.4%,只股票的收益大于基准,普通投资者在年年初随机挑选一只股票持有10年,赚到钱的概率只有42%,跑赢大盘的概率仅有39%,这还没有考虑交易费用。挑选那十分之一的股票并非易事,遑论持有10年呢!券商、股评人都盯着你的钱包,巴不得你每天都在交易。就这样摸爬滚打了十年,一批批老股民带着失望和疲惫的身体默然离场,“但见新人笑,那闻旧人哭”。
图:从年1月1日开始随机挑选一只沪深股票持有到年4月30日的收益分布
“人生是永不停息的自我救赎。”
那么,股市失意的老百姓们就此罢休不再投资了吗?似乎不是这样,如果留意街坊邻居的话题,会发现大家从“什么股票好”、“现在抄底好时候”、“听说老王把积蓄全炒股了,老婆跟她闹离婚”变成了“你最近买了什么基金”、“陈光明的新基金你买了么”、“我女儿跟我说定投风险低收益高,你要不试试”。根据Wind统计,截止年5月2日,中国基金规模从年的2万5千亿增长到16万7千亿,基金数目从只增长到只。结合近几年基金相关的话题频繁出现在新闻媒体中,支付宝、
推荐文章
热点文章