人们认为吴昌硕早年专攻诗,书,印,在五十岁之后才开始学画,其实他三十岁之前就开始跟同乡潘芝畦学画梅。受潘的影响,吴昌硕有时一人静静站在后山,描绘几株老梅。眉寿吴昌硕在观察中逐渐体会到,梅也像人,一株有一株的个性和品貌。梅树枝条疏密横斜,转折向背,梅花则在白雪覆盖的大地上化成一片冷艳的红霞。墨梅局部图吴昌硕同父亲在安吉县城外的山中建造了一座园子,名叫芜园。吴昌硕从青年时代的芜园岁月开始,就将自己置身于野逸美的追求中。中年后漂泊湖海,他胸中增添了一份愤世嫉俗的江湖逸气,亦使他倾心于石涛,八大,青藤,八怪等人野逸放纵的艺术风格。铁骨丹心一九一五年无论是绘画技法的高低,境界的深浅还是个性的鲜明程度,晚年的吴昌硕显然更胜一筹。亦师亦友的任伯年从未怀疑过吴昌硕的绘画潜能,初次见吴昌硕作画时,他便大发感慨:“你的笔墨已经胜过我了。”红绿梅一九二三年西洋红的颜色是海运开通后来到中国的,而在任伯年以前,未曾有人用它来画国画,用西洋红入画的设色风格可以说开始于吴昌硕。深红古厚的西洋红色不仅可以补足胭脂淡薄的缺点,还可以配合老先生古厚朴茂的绘画风格,因此吴昌硕极其喜欢用它。野梅奇石一九一八年梅花代表高洁,孤傲,古雅的士大夫形象,而石头则象征朴实,粗狂,古拙。两者的共同之处便是高古和野逸,这也是吴昌硕艺术的主要特质。空山寒梅一九一六吴昌硕笔下的梅桩如郑所南画兰,无根无土却显得有情有味,就如他自己所说:“世上已无干净土,更从何处托孤根”。他要用画笔为这无根的梅树注入一股生气。年左右,吴昌硕已经年逾八十,齐白石在北京红极一时。吴昌硕听闻后,传出一句“北方有人学我皮毛,竟成大名”。齐白石于是治印一方“老夫也在皮毛类”,意在自嘲。如此可见,吴昌硕在近代中国艺坛的地位之高,艺术造诣之深,后来之人确实少有能与之比肩的。
转载请注明:http://www.cmdetouzizhe.com/gfjjdh/373.html